第三屆讀經教育國際論壇Day2
主辦單位: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地點: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求真樓音樂廳
時間:第二天2013年03月31日 9:00~17:30
論壇主題 |
內容摘要 |
第三場 |
|
大學國文課程該如何講授傳統經典教育 蒲彥光 明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經典閱讀與生命教育-以〈報任安書〉為對象 李秋蘭 吳鳳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解經的契機與作法 廖彩秀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博士生 |
經典教育與閱讀 *許多學校都想推廣經典,但每個學校都有每個學校的作法, *完整的學習課程應該要有更全面的觀察實證 *經典名著閱讀,要值得大家做思考 *孝經要教、要選擇文章,因有些與現代是格格不入。(選文) 〈報任安書〉->以文學與經世的角度切入 *書寫與自我的拯救-立言不朽,自我實現 *道德修持,立言重名-借史寓志,立言不朽 *史家的關懷-遠紹孔子,下學而上達 解經的契機 *解經是連結個人與經典的重要橋梁 *3~13歲-記憶力黃金時期-博學強記 13歲後-理解力成熟-學思並重,憤悱啟發 *若不懂其意即無法內化其身 *人生的智慧,藉由經典直接與古人作生命對話 |
第四場 |
|
淺談解經的態度及方法—從「孔氏三世出妻」說談起 杜明德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副教授
孔門六藝之教的當代實踐基礎 廖崇斐 勤益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以大德小德之辨為例論現代人的解經與行經 王采淇 世新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
解經與儒學 *欲瞭解孔子,不應該把它放在孔廟,孔子不願意我們把它當聖人,他認為這樣就會有距離感,學生就不敢跟他有太多的對話 *儒家經典是中化文化的精華,此欲從人類社會學的觀點出發解經,以求客觀全面研究。 *荀子:「凡人之患,蔽於一曲,而闇於大理。」提醒我們認知、思考事物時,常偏於一曲之於成見所宥,而不能任是真正的道理。推至解經的精神,我們理應拓展經典研究的範疇,正確詮釋。 孔門六藝之教及大德小德之辨 *欲以六藝來瞭解孔門的技藝之教,孔子如何看待技藝教養(多著重於冉求的研究) *孔門弟子擅長禮、樂、射、御、書、術 *人類技藝、肌肉活動跟人類的心理以及意志活動表現是互為影響 *恰當的技藝也可安仁,而學習技藝時就可以修己 *探討子夏所說的大德、小德- 道與德之間的一致性,聖人把他它出來,變成了經典 |
第五場 |
|
佛教經典與生命教育之實踐─ 讀解行證《維摩詰經》之「菩薩淨土」 尤惠貞
從讀經到行經─以慈濟基金會經藏演繹為探索對象 陳啟文
明刊《道藏》所收近世《北斗經》注本之生命哲學探析 李建德
佛教經典與生命教育之實踐─ 讀解行證《維摩詰經》之「菩薩淨土」 尤惠貞
|
讀經與生命教育 *大地危機起於人心,唯有回歸清淨本性,時時反省,修正身、口、意 *「發心容易,恆心難」 *水懺經文中舉述了人生迷茫的狀態,分不清是非善惡,此也正是慈濟為何推展經藏演繹的意義 *以〈北斗經〉注本-對於道義經典義理的躬行踐屢 *從天人關係、宇宙生成觀、道體論、天人同質,乃至於對生命終極的關懷,北斗經的三本重要註解都是值得給予肯定的。 *讀經過程中,應闡明其中的生命思想,並躬行踐履 *讀經而後還是該回到經典如何實踐 |
讀經實務論談(二) |
|
讀經私塾的觀念與推廣 趙志宏 北京香堂孔子學校校長,在謙學堂創辧人
經典吟誦教學實務 朱暢思 北京景山學校高級語文教師
從英文讀經到英文能力 魏 邦(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顧問)
成人讀經實務分享 洪毓瑛(福智文教基金會)
讀經運動的向上一轉 薛仁明(《論語隨喜》作者) |
私塾讀經教育 *在謙學堂為中國三大私塾之一 *主要為讀經典為主,方式也極其簡單,而學藝為輔。 *私塾應該依學童的年齡來教學,這是有些私塾還做不到的 *教師本能的素養不夠是會影響學生對讀經的興趣及學習的,師資培訓教學方法的研討,引領孩子站在經典的之上,喜歡讀經、吟誦 *小孩的自覺學習能啟發是最好的 吟誦教學實務 *聲音與聲音感性的交流,來接觸經典 *凸顯漢語的樂感 *北京景山學校學制-小學五年,初中五年,高中三年 *有心有夢,快樂前行 心之寬矣,夢之重矣,路之遠矣 *吟誦的第一課-喚醒中華民族的認同感 *吉他的吟誦-孩子不能一下子就跟著你走,所以要由老師先跟著他走,把他們帶進經典的世界(中國人的時尚感) * 德不孤,必有鄰 英文讀經及成人讀經 *讓讀英文變成一種享受 *熟能生巧 練 *背書是一條長征,雖然艱難但卻意義非凡。 *背書最後希望能精熟,優點-訓練專注力、耐力 |
個人省思 |
|
既然是論壇,「對話」當然不能少,於其中不僅僅能聽到多位發表論文的教師們分享研究動機及對於讀經的理念,甚至是理想;亦可從評論人發言中看到他們對讀經教育的執著,這樣一來一往的對話中,令人感動的是大家對讀經教育價值的重視。記得比較深刻的是在一位發表的教師並不認同先前幾位實務經驗的老師們所分享的以其他的方式教吟誦,舉例來說,他認為若以吉他來教吟誦,似乎背離了以前傳統的經典樂理;經典應該與源頭活水接起來,這樣的想法是好的,但我會認為就現況考量,孩子們怎麼可能輕易放棄火紅的流行樂,一下子就接受傳統的經典吟誦,所以我個人是認同朱暢思老師的說法,「當孩子不能一下子就跟著你走,就要由老師先跟著他走,把他們帶進經典的世界」,吉他的吟誦方式可能是孩子們比較容易接受的,那我們就放手一試吧! 事實上,很多事都一體兩面,就像論壇最後彭主任的一席話,我們雖然知道舊的東西不能丟,但在現代化的歷程中,我們的確面對了許多的挑戰,中國文化可長可久必當有其價值,但我們也不能把置入於根深柢固的牢籠,對於任何一個文化,我們取它可以滋養的部分,使之兼容並蓄,找到其中之平衡點。
|
留言列表